目睹弟弟遺容並不像他 80後立志做遺體修復師:要修復家屬的心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9/05/02 14:20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9

分享:

分享:

即使媽媽反對,孫曉易仍堅持當遺體修復師,為亡者在家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。

遺體修復師為罹難者服務,讓他們以完整的面貌走完人生最後一程。在台灣老一輩心中,卻仍然存在著「殯葬是低等行業」的看法。「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」的修復師孫曉易,看見弟弟的遺容時,感到弟弟並未恢復原貌,因而決心成為遺體修復師,不但修復亡者的面貌,更去修復家屬的心。

即使孫曉易投身殯葬業已10年,也在台灣幾次主要事故中協助修復遺體,她的媽媽始終反對她做這份工作。

見弟弟遺容:他還不是他

孫曉易29歲開始成為禮儀師,一直到意外發生,才讓她決心成為遺體修復師。

成為修復師是經由我弟弟的關係。弟弟為情所困自殺,我們發現他的時候,已經不是我們所認識的他了。

弟弟在車內燒炭,遺體狀況不好。她與家人找來美容師幫弟弟善後、恢復原貌,結果卻讓她失望,認為弟弟在修復過後「還不是他」。於是她便去詢問如何加入修復團隊,碰巧當時高雄的殯葬工會有遺體修復的課程,她就開始去上課,從此踏入遺體修復師的行業,盡力為亡者回復成生前的面容。

修復亡者的面貌,也修復家屬的心,希望家屬看到亡者完美的一面。

以過來人身份修復家屬的心

在災難現場,家屬一時之間或許未能接受突如其來的噩耗,會作出阻止修復師帶走他們親人的行為。

家屬可能以為我們是勾魂使者,要把他們的親人帶他們的身邊從走。有人不讓我們碰(亡者),或是會伸手推我們,我們也只能忍受。

孫曉易希望呈現遺體最美好的一面,讓家屬感覺他們的親人回來了。(徐穎彤攝)

同樣經歷過親人突然離世的傷痛,令曉易更為身同感受,明白到在這麼無助的情況之下,只能讓家屬發洩,並要求自己把修復工作都做到最好,令亡者可以「漂漂亮亮、帥帥氣氣的走完」,在親人心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,而不是殘缺不堪的屍體。

經歷過親人離世的痛,才知道如何幫助家屬,畢竟修復師跟禮儀師不同。

因媽媽反對要偷跑去意外現場

孫曉易投身殯葬業已有10年,做遺體修復師也有5年經驗。她在澎湖空難、高雄氣爆、台南地震、花蓮地震及普悠瑪事件中的修復工作不遺餘力,受不少市民敬佩,但媽媽始終反對她從事殯葬業。

她解釋以前從事殯葬業的人員不叫禮儀師,也不叫修復師,就只是「穿著藍白拖鞋、嚼著檳榔、吸著煙」的低等職業,在老一輩心中的既定印象難以改變,令媽媽覺得曉易:「有更好的工作為何不做?」

孫曉易在5年前成為遺體修復師,第一宗案件為「澎湖空難」。(受訪者提供照片)

接到工作時,曉易必須連續多天在現場協助修復遺體,媽媽有機會連續幾天都見不了女兒一面,自然亦會擔心女兒的身體是否承受得來。加上她是大女兒,家中亦沒有男丁,因此媽媽曾提出希望她把重心放在家庭上,更揚言「有她就沒有工作,有工作就沒有她」。造成曉易要外出工作時,要想不同的理由向媽媽隱瞞,甚至要偷跑出去現場。

修復師:未來也會一直做下去

成為修復師後,曉易認為自己更加看透生死,明白到是「死亡」是必經的過程。雖然她對親人的離世仍無辦法釋懷,因為家人已深深烙印在心中,但就表示致力將修復工作做得更好,讓其他人不要像她一像留有遺憾。

家屬看見的不再是殘缺不堪,而是已修復完整的遺體,呈現在面前讓他們感覺:「我的親人回來了」,那是讓我們最感動的時候。即使一句「謝謝」也讓我們覺得很欣慰,至少我們的付出得到他們贊同。

「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」一直義務為罹難者修復遺體。(受訪者提供照片)

「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」一直以來都是免費幫罹難者修復遺體,令他們得到「人間菩薩」的稱號。曉易表示只是團隊所學的剛好可以幫到他人,即使辛苦,亦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選擇。

這個時代很多人是很現實的,不是為了名,就是為了利,卻還是有很多人是默默地在做善事,不求回報,未來也會一直做下去。

撰文 : 徐穎彤、楊宛茜 TOPick記者